http://www.9lho.cn激情影院
君子堂
起源
十四年前的中秋,名动天下的萧门“别情公子”萧别情,驭船入太湖赏月,偶遇绿衣山庄“玉笔先生”石砚冰,两人一见如故,成为挚友,并决定建立君子堂,用来结交和他们一样满腹才情且精通乐律舞技之人,同时将他们所悟武学倾囊传授。
君子堂门下无不是风流雅士,对琴棋书画等样样精通,并且武学十分奇特,以音律舞蹈为主要攻击方式,注重内家真气的运用。
人物介绍
萧别情:君子堂门主。学识渊博,曾经是一方名士。看破朝廷势力争斗,苦与心中大志不得发挥,遂隐居江南创立君子堂。
石砚冰:君子堂智囊先生,与别情门主不打不相识,互为毕生至交好友,舍弃家族事业,从此只为知己举杯。
燕长空:燕门最出色的后辈,因天分颇高被武当掌门选中,上山习武。与衣若熏青梅竹马,有婚约。自若熏失踪后,一直不放弃地寻找其下落,用情颇深。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觅得佳人踪迹。
东方凌少:东方世家最杰出的继承人。天资聪颖,顽皮世故。平时虽漫不经心,遇事时却极为镇静,能稳妥的处理危机事情,深得门主喜爱。
程遗墨:出生江南书香门第,有着大家闺秀的娴雅气质、端庄大方,琴棋诗画无所不精。通晓多国文字,与戴语书并称为南北两大才女。
文心萝:萧别情带回的身世不明的女童,伶牙俐齿,时而娇蛮任性、时而率性天真,得到君子堂所有人宠爱。
君子堂绝学
黯然销魂曲:六圣之一九宫老人将昔日神雕大侠的黯然销魂掌变化而得的武功乐曲,威力竟然不逊与原作。黯然销魂曲后赠与君子堂创始掌门人,成为君子堂的镇派武学。
凤舞九天:君子堂的独门双刺秘技,总共九招三十六式。整套刺法迅敏快捷,变化无穷,伤敌与转瞬之间。
天地交征阴阳大悲赋:记载了自古以来,天下最厉害的七种武功乐曲,据说曲谱成时,天雨血,鬼夜哭,武林中人视为至宝。
霓裳羽衣舞:融双刺招式的变化于巧妙的身法舞步之中,静如山停岳峙,动如电闪雷奔,若招式与身法配合无间,必能制敌机先,获得胜利。
明玉功:一种奇门的内家功夫,功力运行时,非但不向外施发,反而向内收敛,无论什么东西触及,都会如磁石般被吸引过来。有此功者与人交手时,功力越用越多,所以武功相若的人与之交手,必败无疑。
九宫八卦阵:三国时期天才军师诸葛孔明创设的一种阵法。及至后代,精通此阵者已十分罕见,君子堂别情门主与智囊先生石砚冰复兴此阵,训练八人立于八门位置上,攻敌时进退自如,来去如潮,古怪厉害之极。
2009年3月11日星期三
UUSee网络电视
UUSee网络电视2008,是悠视网打造的一款全新网络电视收看软件,用户使用这款软件可以免费收看500多路新颖频道,共计1000多个精彩节目。新版本具备更加稳定高效的系统内核;采用国际领先水平的P2P传输、视频编解码技术以及分布式服务器部署,保证用户能够更加流畅的收看高清晰视频内容。多模式播放 UUSee网络电视2008提供精简/标准/全屏/双倍四种播放模式,窗口大小可以任意调节,置顶播放方式,避免无关操作影响观看。高清晰视频 UUSee网络电视2008基于H.264自主研发的编解码技术,无论是精彩激烈的运动场面,还是绚丽夺目的影视特技画面,都能呈现清晰流畅的播放效果。酷热节目内容 UUSee网络电视2008拥有丰富的影视剧版权资料库,向用户提供各种类型的最新最酷最热的节目内容,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快速录制 UUSee网络电视2008为用户提供人性化快速录制功能,用户根据需要,既可以即时录制当前播放的节目,也可以定时录制自己喜爱的节目,省事省心。 准确的节目预告 UUSee网络电视2008提供准确的电子节目单,显示所有频道,并可随时打开关闭,频道悬停显示当前节目及节目预告。 强大的视频流搜索 UUSee网络电视2008集成目前最先进的视频搜索技术,搜索内容可精确到帧,精确定位海量视频内容,想看什么就看什么。个性化频道管理 UUSee网络电视2008提供的个性化频道管理功能,即能自动记录用户最喜爱的十个频道,又可以收藏自己最喜爱的频道,更可以创建自己的个性频道,随时收看,不必每次麻烦的寻找。
点击下载http://yztele2.skycn.com/down/UUSee_Setup_2008_baidu.zip
点击下载http://yztele2.skycn.com/down/UUSee_Setup_2008_baidu.zip
张爱玲自传小说《小团圆》港台出版幕后揭秘
曾被张爱玲在遗嘱中要求销毁的小说《小团圆》,在她过世14年之后,由台湾皇冠出版社于2月26日“违规”出版了。
这部被看作张爱玲自传体小说的手稿多年来一直不曾曝光,为了让它面世,张爱玲挚友兼经纪人宋淇曾建议将男主人公角色改为双面间谍,并被人暗杀,但张爱玲拒绝了。“《小团圆》手稿是否要销毁,张爱玲的内心也很纠结,她在反复与矛盾中,迟迟不忍心自己动手。”2月28日,作出出版决定的宋淇之子宋以朗,向《青年周末》记者披露了出版《小团圆》的始末,揭开了隐藏已久的那段尘封往事。
“这是第一次,你可以从张爱玲的角度了解胡兰成”
《小团圆》被认为是张爱玲最神秘的小说遗作,书中名为“九莉”的女主角与张爱玲身世相仿,而九莉与有妇之夫邵之雍之间的情感纠葛更因宛若张爱玲与胡兰成而引人注目。这本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小说得以出版与宋淇之子宋以朗密不可分,有人开玩笑说,正是因为有了宋以朗,才有了张爱玲作品和大家的又一次“团圆”。
张爱玲借住过的房间被改成卫生间
香港,加多利山,一片闹中取静的豪宅区,一幢宋以朗父母留下的诺大公寓里,就有张爱玲曾在这里住过的印记。
《青年周末》记者打电话过去时,宋以朗早已守候在电话机边,他的声音听起来,要比58岁的年龄年轻得多。作为一个在美国生活、工作了四十多年的统计学博士,他思路清晰,面对记者的所有问题,无论尖锐抑或略显八卦,他都不急不恼,缓缓道来,说到高兴处,还情不自禁地呵呵一笑。
宋以朗的父母宋淇夫妇在张爱玲生前一直与她保持联系,帮她打理出版等事务,可说是她的文学顾问、经纪人。作为翻译家和著名红学评论家,宋淇常常会对张爱玲的作品给出中肯的意见。
传闻1961年夏天,张爱玲为了给自己的美国丈夫赖雅筹集医药费,回香港赶写了两个剧本。那次她就住在好友宋淇与邝文美夫妇家中,终日足不出房,只顾埋头写作。那几个月她住的是宋以朗的卧室,当时宋以朗才11岁,只好睡客厅“喂蚊子”。“传言有误啊。”话到这里,宋以朗温和地笑了,“那是1961年到1962年,她来香港,在我家附近租了个屋子居住。因为离得近,常常来我家中。后来,她已计划回美国,就退租了,却不料手头的工作一时完成不了,又不方便再另行租赁,就搬到我家中小住。”
张爱玲当年借住的那间卧室非常简单,“房间里只有一间房,一张床、一张书桌、一把椅子。”宋以朗回忆着。他去美国读书后,父母把这个房间改成了卫生间。有的张爱玲粉丝慕名而来,他们说想看看张爱玲居住过的地方,结果宋以朗只能带他们看一个卫生间。“他们会瞪大了眼睛,说:‘什么?’”宋以朗哈哈地笑了。
2008年初见《小团圆》手稿一口气读完
1995年时,张爱玲在洛杉矶过世。临终前,她交代遗嘱执行人林式同把所有的遗物都寄给好友宋淇夫妇,并交代他们销毁《小团圆》手稿。而这一切,当时身在美国的宋以朗并不知情。
“1996年,我父亲去世,他把张爱玲所有的东西又转交给我母亲。2003年,我母亲不幸中风,生活难以自理,于是,我自美国返回,照顾家母。直至那时,我才知道,母亲对张爱玲的手稿、作品及遗物所负有的责任。也是在那时,我第一次知道有《小团圆》的手稿。”宋以朗说。
可惜的是,宋以朗的母亲邝文美病重,言语多模糊不清,不能很清楚地告诉他此稿的来龙去脉。于是,更多地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宋以朗才了解书稿背后的历史。
直到2008年,宋以朗让皇冠把手稿寄给他。他才第一次看到这部手稿。 “看到整部手稿共有628页,我是一口气给读完了。” 虽然当时这部书没有出版过,但还是有人知道它的存在,而且知道它影射了一段真实的历史,因此屡屡有人讨论书里到底写了什么。
见书稿第一眼就决定,不能销毁它
回想起初读《小团圆》的心情,“说实话,我很兴奋……很难评说自己刚刚看到这部手稿时的心情。”一贯温和的宋以朗,声音有些急促起来,语调也升高了。据宋以朗说,它看起来并不像初次写作时的草稿,上面少有修改的痕迹。应该是张爱玲写完这本书后,她又专门誊写了一遍,所有这六百多页的手稿,看起来非常清晰而完整。“当你看到一部这样的手稿,它是一个女作家一个字一个字清清楚楚地誊写出来,而且字迹一笔一划写得极为工整时,我就告诉自己:不管怎样,我都不会毁掉这样一部作品。这是一个人用全部的心去写就的作品。”
读了原稿后,宋以朗看到了那样一段历史:张爱玲还是个小姑娘时,她如何从上海一个复杂的大家庭中成长起来,而后去了香港读书,又因为战争返回上海;她如何遇到自己的第一任丈夫……“当然,在张爱玲的其他著作中,你也能看到香港,看到日军入侵香港后的那段历史,譬如《流言》。但在其他著作中,她从未提及胡兰成。这是第一次,你可以从张爱玲的角度去了解胡兰成。”宋以朗非常肯定《小团圆》的价值。
记者问起,当看到1976年完成的原稿时,已时隔三十年,书稿是否已经泛黄、折旧,宋以朗说,我可以把扫描图发电邮给你,你可以看到张爱玲的字迹。看到了你就会知道,这部原稿是什么样的,你会对它印象深刻。我就是第一眼看见它时,就决定了,谁也不能让我销毁它。
雪藏《小团圆》因担心胡兰成借机炒作
《小团圆》何时推出简体版是内地读者关注的焦点,香港皇冠出版公司总经理麦成辉表示,《小团圆》大陆版将由十月文艺出版社在今年4月出版,目前正在审批。台版《小团圆》中,有一篇宋以朗写的前言,细述了该书出版的幕后故事:之前没有出版此书,确实有多方面的因素考虑,但如今这些因素都不存在了。在大陆版的《小团圆》中,也会附上该前言。
查阅六百多封信找到“雪藏”缘由
张爱玲曾抱怨胡兰成在《今生今世》中,写他们之间的事“夹缠不清”。在完成《小团圆》的初稿后,张爱玲曾告诉挚友:“我想表达出爱情的万转千回,完全幻灭了之后也还有点什么东西在。”《小团圆》中,展现的是张爱玲版本的“张胡之恋”。这部自传式小说讲述的是女主角作家九莉的经历,从幼年时新旧世代交替身处的传统家族到在修道院女子中学遇到各式同学,以至九莉遇上被说成为汉奸、有妇之夫的邵之雍,这些情节都与张爱玲的传奇人生相似。
张爱玲倾注了如此多心血的作品,为何迟迟没有出版?最后为何竟要求销毁?
2007年11月,母亲邝文美去世,宋以朗成为张爱玲遗物的正式所有人。如何处理一直没有出版的《小团圆》?宋以朗不得不做出决定。于是,他花了几个月时间整理和仔细研究查阅张爱玲和父母之间在四十年间六百多封来往书信,约四十万字,找到了“雪藏”的缘由:
1976年,张爱玲完成了整部小说的写作,把副本邮寄到香港的宋淇那里,委托他交由香港和台湾的报社出版。当时,她希望每天在报纸上刊登一部分,分几个月连载完,这样可以吸引读者往下读。宋淇看了原稿后却泼了张爱玲凉水,他说:“停下来。别再想出版的事了,不要跟任何人提起这部书稿。”当时有太复杂的政治背景。张爱玲是个有名的作家,任何一个人只要了解张爱玲,就知道这是一本写她自己人生经历的作品。当时胡兰成在台湾中央研究所教书。这遭到很多人的非议:怎能让一个汉奸教书?
在宋淇看来,如果在这时,张爱玲出版《小团圆》,胡兰成很可能借机在台湾举行新闻发布会,以此挽救自己在台湾的声誉和窘境。“当时在那种政治环境下,我父亲坚决劝阻张爱玲刊登这部小说。”宋以朗说出了父亲的无可奈何。
她拒绝将书中汉奸改为双面间谍
之后,宋淇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可以让《小团圆》面世。他对张爱玲建议:“你为什么不将书中男主人公的角色重新设定,比如把他写成一个双面间谍,最后还被人暗杀了。做了这样的改动,胡兰成就不能站出来说:我就是书中的那个人。因为世人都知道,你胡兰成是个汉奸,为日伪政府工作。你怎敢说自己还是双面间谍?而且在小说中,男主角都死了,你更不可能是那个男主角。”但这个建议没被张爱玲采纳,她说不希望做这样的改动。
“有时候,她很固执,做出的决定不容他人更改。《小团圆》与其他的小说不同,这是她自己的故事。在她心中,这段历史深埋太久。一旦动笔,恰如洪水决堤,无法再停笔下来。所以,当我父亲建议她作主角设定上的改动时,她宁可不出版,也坚决不改动。”在这之后,张爱玲也担心人们对“张胡之恋”的兴趣,会冲淡作品本身的文学价值,考虑要销毁这部小说。但是迟迟不忍心自己动手。
是否真要销毁,张爱玲很纠结
虽然张爱玲说过要销毁《小团圆》,但是宋以朗在查看历史纪录中发现,张的好几次声明,内容都是彼此矛盾的。“1992年时,她让我父亲销毁《小团圆》,但她又说了句:‘有关具体细节,让我们以后再讨论’”宋以朗笑了:“以后再讨论?也许一个月后,她会讨论说,别销毁了。要是我父亲万一已经烧了原稿,那将是一场灾难。至少,我是这么想的。两年后,张爱玲给皇冠写了封信说,我不能销毁《小团圆》,我必须完成这部书稿,这样我才对得起我的读者。”
“你看,事情是不是这样的?有时候,她说要销毁;有时候,她又说必须完成,否则对不起读者。我要是真的销毁手稿,或许又会有人质疑我,说张爱玲都说了要对得起读者,你这么做算对得起读者吗?这么多说法彼此对立,我无法选择其中任何一条来遵循。而现在我父亲和张爱玲不出版《小团圆》的主要顾虑都早已不复存在了。”宋以朗说,他认为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
这部被看作张爱玲自传体小说的手稿多年来一直不曾曝光,为了让它面世,张爱玲挚友兼经纪人宋淇曾建议将男主人公角色改为双面间谍,并被人暗杀,但张爱玲拒绝了。“《小团圆》手稿是否要销毁,张爱玲的内心也很纠结,她在反复与矛盾中,迟迟不忍心自己动手。”2月28日,作出出版决定的宋淇之子宋以朗,向《青年周末》记者披露了出版《小团圆》的始末,揭开了隐藏已久的那段尘封往事。
“这是第一次,你可以从张爱玲的角度了解胡兰成”
《小团圆》被认为是张爱玲最神秘的小说遗作,书中名为“九莉”的女主角与张爱玲身世相仿,而九莉与有妇之夫邵之雍之间的情感纠葛更因宛若张爱玲与胡兰成而引人注目。这本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小说得以出版与宋淇之子宋以朗密不可分,有人开玩笑说,正是因为有了宋以朗,才有了张爱玲作品和大家的又一次“团圆”。
张爱玲借住过的房间被改成卫生间
香港,加多利山,一片闹中取静的豪宅区,一幢宋以朗父母留下的诺大公寓里,就有张爱玲曾在这里住过的印记。
《青年周末》记者打电话过去时,宋以朗早已守候在电话机边,他的声音听起来,要比58岁的年龄年轻得多。作为一个在美国生活、工作了四十多年的统计学博士,他思路清晰,面对记者的所有问题,无论尖锐抑或略显八卦,他都不急不恼,缓缓道来,说到高兴处,还情不自禁地呵呵一笑。
宋以朗的父母宋淇夫妇在张爱玲生前一直与她保持联系,帮她打理出版等事务,可说是她的文学顾问、经纪人。作为翻译家和著名红学评论家,宋淇常常会对张爱玲的作品给出中肯的意见。
传闻1961年夏天,张爱玲为了给自己的美国丈夫赖雅筹集医药费,回香港赶写了两个剧本。那次她就住在好友宋淇与邝文美夫妇家中,终日足不出房,只顾埋头写作。那几个月她住的是宋以朗的卧室,当时宋以朗才11岁,只好睡客厅“喂蚊子”。“传言有误啊。”话到这里,宋以朗温和地笑了,“那是1961年到1962年,她来香港,在我家附近租了个屋子居住。因为离得近,常常来我家中。后来,她已计划回美国,就退租了,却不料手头的工作一时完成不了,又不方便再另行租赁,就搬到我家中小住。”
张爱玲当年借住的那间卧室非常简单,“房间里只有一间房,一张床、一张书桌、一把椅子。”宋以朗回忆着。他去美国读书后,父母把这个房间改成了卫生间。有的张爱玲粉丝慕名而来,他们说想看看张爱玲居住过的地方,结果宋以朗只能带他们看一个卫生间。“他们会瞪大了眼睛,说:‘什么?’”宋以朗哈哈地笑了。
2008年初见《小团圆》手稿一口气读完
1995年时,张爱玲在洛杉矶过世。临终前,她交代遗嘱执行人林式同把所有的遗物都寄给好友宋淇夫妇,并交代他们销毁《小团圆》手稿。而这一切,当时身在美国的宋以朗并不知情。
“1996年,我父亲去世,他把张爱玲所有的东西又转交给我母亲。2003年,我母亲不幸中风,生活难以自理,于是,我自美国返回,照顾家母。直至那时,我才知道,母亲对张爱玲的手稿、作品及遗物所负有的责任。也是在那时,我第一次知道有《小团圆》的手稿。”宋以朗说。
可惜的是,宋以朗的母亲邝文美病重,言语多模糊不清,不能很清楚地告诉他此稿的来龙去脉。于是,更多地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宋以朗才了解书稿背后的历史。
直到2008年,宋以朗让皇冠把手稿寄给他。他才第一次看到这部手稿。 “看到整部手稿共有628页,我是一口气给读完了。” 虽然当时这部书没有出版过,但还是有人知道它的存在,而且知道它影射了一段真实的历史,因此屡屡有人讨论书里到底写了什么。
见书稿第一眼就决定,不能销毁它
回想起初读《小团圆》的心情,“说实话,我很兴奋……很难评说自己刚刚看到这部手稿时的心情。”一贯温和的宋以朗,声音有些急促起来,语调也升高了。据宋以朗说,它看起来并不像初次写作时的草稿,上面少有修改的痕迹。应该是张爱玲写完这本书后,她又专门誊写了一遍,所有这六百多页的手稿,看起来非常清晰而完整。“当你看到一部这样的手稿,它是一个女作家一个字一个字清清楚楚地誊写出来,而且字迹一笔一划写得极为工整时,我就告诉自己:不管怎样,我都不会毁掉这样一部作品。这是一个人用全部的心去写就的作品。”
读了原稿后,宋以朗看到了那样一段历史:张爱玲还是个小姑娘时,她如何从上海一个复杂的大家庭中成长起来,而后去了香港读书,又因为战争返回上海;她如何遇到自己的第一任丈夫……“当然,在张爱玲的其他著作中,你也能看到香港,看到日军入侵香港后的那段历史,譬如《流言》。但在其他著作中,她从未提及胡兰成。这是第一次,你可以从张爱玲的角度去了解胡兰成。”宋以朗非常肯定《小团圆》的价值。
记者问起,当看到1976年完成的原稿时,已时隔三十年,书稿是否已经泛黄、折旧,宋以朗说,我可以把扫描图发电邮给你,你可以看到张爱玲的字迹。看到了你就会知道,这部原稿是什么样的,你会对它印象深刻。我就是第一眼看见它时,就决定了,谁也不能让我销毁它。
雪藏《小团圆》因担心胡兰成借机炒作
《小团圆》何时推出简体版是内地读者关注的焦点,香港皇冠出版公司总经理麦成辉表示,《小团圆》大陆版将由十月文艺出版社在今年4月出版,目前正在审批。台版《小团圆》中,有一篇宋以朗写的前言,细述了该书出版的幕后故事:之前没有出版此书,确实有多方面的因素考虑,但如今这些因素都不存在了。在大陆版的《小团圆》中,也会附上该前言。
查阅六百多封信找到“雪藏”缘由
张爱玲曾抱怨胡兰成在《今生今世》中,写他们之间的事“夹缠不清”。在完成《小团圆》的初稿后,张爱玲曾告诉挚友:“我想表达出爱情的万转千回,完全幻灭了之后也还有点什么东西在。”《小团圆》中,展现的是张爱玲版本的“张胡之恋”。这部自传式小说讲述的是女主角作家九莉的经历,从幼年时新旧世代交替身处的传统家族到在修道院女子中学遇到各式同学,以至九莉遇上被说成为汉奸、有妇之夫的邵之雍,这些情节都与张爱玲的传奇人生相似。
张爱玲倾注了如此多心血的作品,为何迟迟没有出版?最后为何竟要求销毁?
2007年11月,母亲邝文美去世,宋以朗成为张爱玲遗物的正式所有人。如何处理一直没有出版的《小团圆》?宋以朗不得不做出决定。于是,他花了几个月时间整理和仔细研究查阅张爱玲和父母之间在四十年间六百多封来往书信,约四十万字,找到了“雪藏”的缘由:
1976年,张爱玲完成了整部小说的写作,把副本邮寄到香港的宋淇那里,委托他交由香港和台湾的报社出版。当时,她希望每天在报纸上刊登一部分,分几个月连载完,这样可以吸引读者往下读。宋淇看了原稿后却泼了张爱玲凉水,他说:“停下来。别再想出版的事了,不要跟任何人提起这部书稿。”当时有太复杂的政治背景。张爱玲是个有名的作家,任何一个人只要了解张爱玲,就知道这是一本写她自己人生经历的作品。当时胡兰成在台湾中央研究所教书。这遭到很多人的非议:怎能让一个汉奸教书?
在宋淇看来,如果在这时,张爱玲出版《小团圆》,胡兰成很可能借机在台湾举行新闻发布会,以此挽救自己在台湾的声誉和窘境。“当时在那种政治环境下,我父亲坚决劝阻张爱玲刊登这部小说。”宋以朗说出了父亲的无可奈何。
她拒绝将书中汉奸改为双面间谍
之后,宋淇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可以让《小团圆》面世。他对张爱玲建议:“你为什么不将书中男主人公的角色重新设定,比如把他写成一个双面间谍,最后还被人暗杀了。做了这样的改动,胡兰成就不能站出来说:我就是书中的那个人。因为世人都知道,你胡兰成是个汉奸,为日伪政府工作。你怎敢说自己还是双面间谍?而且在小说中,男主角都死了,你更不可能是那个男主角。”但这个建议没被张爱玲采纳,她说不希望做这样的改动。
“有时候,她很固执,做出的决定不容他人更改。《小团圆》与其他的小说不同,这是她自己的故事。在她心中,这段历史深埋太久。一旦动笔,恰如洪水决堤,无法再停笔下来。所以,当我父亲建议她作主角设定上的改动时,她宁可不出版,也坚决不改动。”在这之后,张爱玲也担心人们对“张胡之恋”的兴趣,会冲淡作品本身的文学价值,考虑要销毁这部小说。但是迟迟不忍心自己动手。
是否真要销毁,张爱玲很纠结
虽然张爱玲说过要销毁《小团圆》,但是宋以朗在查看历史纪录中发现,张的好几次声明,内容都是彼此矛盾的。“1992年时,她让我父亲销毁《小团圆》,但她又说了句:‘有关具体细节,让我们以后再讨论’”宋以朗笑了:“以后再讨论?也许一个月后,她会讨论说,别销毁了。要是我父亲万一已经烧了原稿,那将是一场灾难。至少,我是这么想的。两年后,张爱玲给皇冠写了封信说,我不能销毁《小团圆》,我必须完成这部书稿,这样我才对得起我的读者。”
“你看,事情是不是这样的?有时候,她说要销毁;有时候,她又说必须完成,否则对不起读者。我要是真的销毁手稿,或许又会有人质疑我,说张爱玲都说了要对得起读者,你这么做算对得起读者吗?这么多说法彼此对立,我无法选择其中任何一条来遵循。而现在我父亲和张爱玲不出版《小团圆》的主要顾虑都早已不复存在了。”宋以朗说,他认为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
订阅:
博文 (Atom)